华大生科讯(通讯员 李祎昕)2020年,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,而显得不平凡。许多人踏上了抗击疫情的道路,这其中,年轻的00后格外显眼,处于学生时代的他们,已经开始用自己的力量给人们带去温暖。
李卓,共青团员,新莆京游戏大厅官方入口2018级大二学生,现任1803班心理委员,2000年出生的她,以志愿者的身份奋战在社区防疫第一线,用实际行动为这场没有“硝烟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。1月23日,武汉疫情形势严峻,开始封城,李卓的家乡湖北省黄冈武穴市情况也不容乐观,并于同一天开始了升级管理。当时正放假在家的她,感受到疫情的严峻复杂,与大多数学生的选择不同,她没有宅守在家,而是转身向前,主动请缨。24日,她便前往家乡武穴市的二里半社区报到,成为了一名志愿者。那天,正是大年三十。
做好防护,即刻出发
“我作为家乡的人,作为当代大学生,更想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为打赢抗疫阻击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。” 新闻报道的全国医护工作者、人民子弟兵前赴后继的驰援湖北,深深触动着李卓。当她提出想做志愿者的意愿时,父母是担心且不愿的,但最终被女儿强烈的意志所感染,为她准备口罩、酒精等防护用品,全力支持她的决定。在志愿工作时,她十分注意个人防护。出门时,带口罩,带手套,注意保暖,防止感冒;在外工作,不扎堆说话,主动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,不是必要时刻,不到特殊的密闭场所中去;回到家,立即换鞋,脱下外套放到室外通风,洗手,洗脸,消毒,“尽量不把病毒带回家”;在家时,保持良好生活习惯,吃饱睡足,多喝水,常通风,保持室内卫生。周到的防护措施是开展志愿活动的良好基础。疫情面前,在面对如何保障自身和家人安全的首要问题上,李卓用实际行动提交了自己的答卷。
非常之时,非常之责
这样防护严密的志愿生活持续了半个月左右,李卓做着一颗小小的螺丝钉,服从着社区指挥部的统一安排。每天,她需要在二里半社区第十片区值守约4小时,协助社区干部和下沉党员干部做好路口封锁,防止人员进出、流动,对有证件的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检测。每天,她还需要及时为部分居民开展体温检测,收集发热、咳嗽、腹泻、乏力等情况。她有时也会协助做好抗疫信息录入、汇总、上报等工作;她还会为居民代购代送生活物资,对于一些居民个性化、定制化的需求,则会尽量早做准备,和社区干部多沟通,争取帮助解决。在宣传尽量不出门的理念时,她还协助开展上门劝导和喇叭宣传工作。社区里绝大部分居民都比较配合,对于部分文化程度较低或耳背的老年人,社区会用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,甚至用“硬核”标语张贴提醒。“那些标语看似简单粗暴,但确实有效,也推动了工作,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”, 李卓解释道。但并不是所有志愿防疫工作都是一帆风顺的,在刚开始联系商店购买打印宣传标语的纸时,被店家告知红纸告罄,只剩白纸,社区只好选择用白纸印刷、张贴。但前脚刚贴好标语,后脚就有老百姓撕掉。询问一番原来是因为当地老百姓对白纸忌讳,认为不吉利。这件事也提醒着李卓:宣传工作一定要贴近群众,尊重群众习惯。同时,按照指挥部的指令,对于配合有困难的群众,要一对一地包保落实到其家属、亲属,但也要量力而行,对于执行有困难的可以选择包保给临近的党员。
帮助他人,一直在路上
作为1803班的心理委员,李卓平日里就是一名阳光开朗、乐于交流的女孩。在大学接触志愿者活动以来,她便一直践行着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学业之余也会积极参加志愿活动。“我一直都喜欢也乐意去做志愿活动,在做志愿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快乐,也使自己得到了提高。每次看到获得帮助的人脸上洋溢的笑容,我也会心生满足。”正是在志愿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,才使得这个19岁的女孩在有感染的风险下,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。现在,李卓已经退下一线志愿者的身份,转而投身到学习中,但再次回顾这次疫情志愿者的经历,她仍有很多感悟。黄冈市是湖北省新冠肺炎确认人数较多的城市之一,一线志愿者有较高的感染风险。“这对我的社会知识和思想觉悟是一个极重要的锻炼”,她回忆道,每天在与居民和基层干部接触的过程中,并不知道哪一个是否感染,也不知道有没有无症状感染者,且她所在的片区还有一名确诊患者和一名疑似感染者,每位一线人员都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。李卓谈到,她所在的片区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党员,身体不是很好,却仍日以继夜,坚持奋战在一线,且毫无怨言,把工作做得细致又周到,坚持原则,敢于批评、抵制不正确的行为和现象,给了她很深的印象。有这样的基层干部冲锋在前,无私奉献,舍小家为大家,才在疫情下为人民撑起了保护伞。这种精神让李卓深受鼓舞和感动,也更坚定了她今后继续服务社会,帮助他人的心愿。
新莆京游戏大厅官方入口小红楼的收信处静静躺着一封信,这是来自中共武穴街道办事处二里半社区委员会的一封感谢信,字里行间包含的是6612名社区居民对这个00后女孩的认可和感谢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,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,期待更多年轻的声音,引领和温暖更多人,在生科,在华师,未来的种子正在成长。
(编辑 李祎昕)